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David Chu

更省心、更安心、更開心 - YAMAHA Tricity 300


回顧去年(2019)十月,YAMAHA發表了旗下第三款三輪車─Tricity 300,這樣的結果可說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前者是因為在既有的Tricity 125/155以及Niken之間,YAMAHA的三輪車尚有一個級距需要填補,而後者是因為其採用X-Max、這部國內外公認通勤方面相當實用的車款為基礎,不但擁有更穩定的行駛感受,也能夠搶攻汽車及公眾運輸通勤族群,節省移動成本之餘對於機動性也有相當程度的提升。

首先在動力方面,Tricity 300所搭載的正是X-Max 300上那具292c.c.四汽門水冷單缸引擎;其表現落在28匹制動馬力、21英尺/磅扭力,搭配CVT無段變速系統,這樣的動力要推動179公斤的X-Max不是什麼問題,但Tricity 300多出足足60公斤的重量,也讓這部車的馬力重量比只落在SUZUKI GSX-S125/S150這類的輕檔車附近。然而這終究只是數據,實際騎乘的體驗才是重點;當你輕擰油門,這部車就能輕鬆脫離等待紅燈的車陣,在快速道路上騎乘也十分夠力、讓車輛保持在法定速度。簡單來說,這部車的動力表現在都會通勤上十分夠力,切換車道時的變線能力也很靈活;整體表現很安靜、很順暢、也很輕快。油耗方面小輸X-Max,但依舊十分省油,在節省移動成本上會十分有感。


當你蹲下來看,會發現Tricity 300有四條腿...啊不是,四根前叉,前雙輪左右各兩根,為主管(內含彈簧)以及輔管(無彈簧)配置;前叉上方則為轉向架,除了傳遞來自龍頭的轉向外、也負責保持兩個輪子的轉向同步,當車輛開始傾斜時,雙水平連桿可以保持車輛的協調性。

乍聽之下很複雜對吧?其實可以歸納成三個重點:

1. 傳達到龍頭的回饋感不多,因為傳統前叉是車輪和龍頭為兩端的直接傳遞,但在Tricity上則多了一系列的連桿以及軸承,所以回饋感不強是正常的。

2. 承上,雖然回饋感被削弱了,但雙前輪結構讓車輛行駛濕滑路面時擁有更強的勇氣及安心感。在路面抓地力不強的情況下,Tricity在彎中的穩定性,讓你不必提心吊膽。

3. 話雖如此,但這部車依舊有其極限;你可以在Tricity上做出傾角─大約41.5度,但中柱還是會有磨到地面的時候,此時兩個輪子並不會讓你的抓地力翻倍,因為物理原則不是這樣運作的。雖然前雙輪系統讓Tricity前輪的重量比起X-Max更重,進而增加摩擦力,但如果你真的太貪心,還是會『翻車』的。


整體的騎乘體驗相當優異,因為前雙輪的懸吊系統是各自獨立運作,所以當一邊壓到凸起時、另一邊不會有感覺(雖然兩邊一起壓到的機率更高就是…);輪圈採前二後一的配置,當車輛經過減速帶或不良路面時,前輪的吸震效果良好、整體舒適度相當地優異,其雙避震系統的設計用意此時一覽無疑。


煞車系統方面,Tricity 300在每個14吋輪圈內都配有一組267mm煞車碟盤及一單活塞卡鉗,拉動右煞車拉桿時會讓雙前輪煞車做用,而當你拉動左拉桿時,三個輪子的卡鉗會一起做動。如果你不習慣這樣的操作,也可以踩下右腳附近的煞車踏板、一樣會讓三個輪子一起煞車,不過踏板的位置並不是很舒服,要用腳跟去操作。煞車時,初期做動相當溫和,對於不習慣急煞車的新手來說較為親民、也可能是其車重讓制動能力說不上犀利,但其搭載的三迴路ABS系統,讓急煞車時前輪不會過度下沉,如果你真要讓它煞車犀利也是辦得到的,只是你要很用力地煞車就是(廢話)。


Tricity 300是YAMAHA的一個全新產品,想當然耳他的整體妥善率要等個幾年才能見分曉,但相信以YAMAHA長久以來努力建立起的妥善率美名,其表現應該不會太差。雖然是300c.c.級距車款,但與只有兩個輪子(車身後半部幾乎一模一樣)的X-Max 300相比卻貴上一大截;認真說來,它的競爭對手並非其他300c.c.車款,而是其他廠的三輪車款,例如Piaggio的MP3 300 HPE Sport。除此之外,Tricity 300的最大競爭對手,無非就是汽車和大眾運輸系統了,也因為如此,他夾帶了X-Max 300的輕鬆、好上手以及低養護成本,凸顯其競爭力。


在配備方面,Tricity 300的一大亮點無非就是Standing Assist站立輔助系統,只需在左把手上的按鈕輕輕一按即可做動。當按下按鈕,傾斜機構便會鎖定,讓你不需要放下雙腳也能讓車輛維持直立,這套系統在時速10公里以下即可啟動,讓你在接近紅燈車陣前就可啟動,不必先放下雙腳再啟動。要取消這個功能,只要按兩下按鈕或輕轉油門即可解除鎖定,這套系統在下車牽車時也可以搭配使用,讓你不管是從車庫牽出來或是路邊停車時都很方便。


其他配備包含ABS、循跡控制系統、手煞車、Keyless免鑰匙啟動、中柱以及右膝處的12伏特電源輸出,其43.5公升容量車廂可以輕鬆放下兩頂安全帽,雙載騎乘也可以輕鬆快意。不過在當今、用電控系統『堆配備』的風氣下,Tricity 300如果能再加入一些舒適性配備,諸如USB充電孔、與儀表連動支藍芽連接以及前手套箱等配備,相信如果要吸引汽車族群會更有說服力。


總得來說,YAMAHA Tricity 300是繼Tricity 125/155、Niken之後的第三款三輪車款,是以好上手的X-Max 300為基礎延伸出來;不過可以發現,原廠研發這部車的目的、並非針對本身就熱愛騎車的族群,而是本身就習慣開車或搭乘大眾運輸的族群。相較於自行開車或大眾交通工具,這部車提供了更快速、更簡單以及更方便的通勤體驗,同時具備了更低的移動成本以及比起一般二輪更安心的移動體驗。


說穿了,你大可以把它看成一台X-Max 300、但搭載了Tricity的雙前叉懸吊系統;當你在過彎時、車子會傾斜,當你騎乘時會發現不需要換檔、也不用拉離合器,騎起來的體驗就和一般速克達相去不遠,但擁有更大的前輪安定性,而且搭載的『Standing Assist』站立輔助系統,讓你在等紅燈時不用放下雙腳、更加輕鬆。Tricity 300的存在也許不會特別吸引兩輪族群,但如果你本身不怎麼騎車、卻又對於通勤成本以及塞在車陣中感到厭煩,這部車會是你值得考慮的對象之一。



Source: MCN by Martin Fitz-Gibbons

4,577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