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hu
國際摩托車展,是否將會被線上發表給取代?
在上個禮拜,我們看到了兩大摩托車製造商─奧地利的KTM以及德國的BMW皆宣布、將不會參加今年的Intermot德國科隆車展,以及EICMA義大利米蘭車展。兩家車廠皆表示,此舉是考量到現今肆虐全球的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尚未趨緩、方才做出此決定;雖然這兩個展覽距離現在還有數個月的時間,這中間還有許多變數,但從聲明中不難看出,這些摩托車製造數個月以來面對非常艱難的挑戰。

但當有車廠開了第一槍時,是否也意味著傳統汽機車展將逐漸走入歷史、再加上科技的推波助瀾,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朝向孤立化的方向推去呢?就以BMW以及KTM抽離兩大車展來說,會這樣做的因素很複雜,其中包含經濟面以及實際面上的考量。
首先要知道的是,參加車展的成本十分昂貴;對一線製造商來說,要參加這種國際性的大型展覽、同時又要達到一定水準的展出,燒個幾百萬美元是稀鬆平常的,更別提同一天的展覽裡、同個樓層內同時好幾家車廠一起搶曝光度,為了要比其他對手更脫穎而出,要付出的成本更是難以計算。讓情況更雪上加霜的是,歐洲自三月開始慘遭武漢肺炎肆虐,連帶使得各家車廠的銷量不盡理想;光是在三月,銷量就只剩下以往的70%,往後的四、五月情況恐怕更險峻,而這樣的結果影響的就是車廠的收入、並連帶波及了車廠的營運成本。在這個恐怕要勒緊褲帶過日子的時間裡,參加車展一事,恐怕會讓車廠再三考慮。
此外,要參加車展,勢必就得讓準備展出的車種準時完成上市準備;然而現今歐洲多國為了抵抗疫情,紛紛採取封城的管制,而這樣的作法不但讓車廠生產線停擺,就連車輛的開發也會受到影響。KTM表示,現階段要繼續開發新車種並不是最安全的,而且就連零件材料的供應鏈也在近數週嚴重受影響。此外,車廠在接下來數個月還要面臨庫存車輛的問題;簡而言之,整個機車產業的規劃都被迫停擺、也讓原先車輛的販售、開發等計畫通通亂成一團。

所以,以往的摩托車展覽會轉向線上發表的方向嗎?
即便今天沒有爆發武漢肺炎疫情,也的確有跡象顯示摩托車產業、將轉向數位時代的優勢,部分車廠也開始利用替代平台來搶攻關注度。例如在取消日本東京以及大阪車展後,包含HONDA、SUZUKI等車廠皆改以線上發表的方式來發表新機種,其中HONDA甚至採用線上發表會直播的方式,來彌補車展取消所造成的影響。
這樣的情形在汽車產業上也可以見到,例如原定今年三月要舉辦的瑞士日內瓦車展,在展出前兩周臨時喊卡;車廠們於是將發表平台移到了線上,一來不用和競爭對手狹路相逢,二來只要花少少的錢,將原廠發布的新聞稿、定稿照片及影片以壓縮檔的方式寄給媒體,即可達到相近的效果。而根據車迷以及車廠的反饋,這樣的操作結果是正向的,也可以看出這樣的改變將成為常態的跡象。的確,DUCATI在去年十月、於米蘭車展開跑前就是採以線上發表會的方式,這樣的好處是同一時間內沒有競爭對手同時發布,所獲得的曝光率就不會被分流。

那麼,這代表像EICMA米蘭車展這樣的展覽,還有存在的目的嗎?
答案是有的,但要知道的是,米蘭車展的目的不只是展出新機種那般簡單而已;在車展對外開放前的『內覽會』,裡面來往的都是相關產業的人士,他們可能是要來談成交易、聯絡供應來源、甚至是建立新的關係,對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來說,這樣的車展也是他們對外曝光的大好機會。
雖然KTM表示現在的時間點,要趕在十一月以前完成參展前準備有其困難度、但也不排除如果展覽延後到2021年,將會重新參與展覽。不管怎麼說,現今受疫情影響的車廠也不只有KTM或BMW,各車廠一定會想盡辦法來彌補損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