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David Chu

氣囊防摔衣,必要還是炫富?你的疑問一次解答!

上一次你聽到『氣囊皮衣』、『氣囊防摔衣』是什麼時候?是MotoGP場上選手穿的、還是賽道日的時候一些人拿出來『炫富』的時候?的確,當氣囊防摔衣剛發表時,其售價確實不斐,但隨著摩托車使用者的安全意識提高、加上越來越多廠商投入開發氣囊安全裝置,其售價有逐漸變親民的趨勢。

那麼,你對氣囊防摔衣認識多少?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它的奧妙。

氣囊防摔衣能夠保護我到什麼程度?

可以確定的是,絕對比起其他護具的保護力更好,但並非100%毫髮無傷;根據兩大製造商Alpinestars以及Dainese表示,所開發的氣囊皮衣保護力大約是18組護背背甲疊起來的保護力。

傳統護具的設計思維,著重在當發生意外、騎士與地面撞擊時提供傷害保護、但不包含撞上大型靜止物體─像是汽車等,但這卻又是最常見的意外形式;當發生意外時,胸、背部受傷害的機率僅次於頭部,而氣囊皮衣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要保護這幾個區域。根據法國的一項研究,在27起事故案例中、當事人皆有穿戴氣囊皮衣;研究發現,氣囊皮衣可以在胸腔於時速31英里(50公里)發生撞擊時有效降低嚴重、甚至是造成生命危險的傷害;也許這樣的速度看似不快,但當下身體所承受的撞擊力其實是非常可觀的,重要的是,沒有護具可以完全抵擋衝擊力,他們的作用主要是降低你丟掉性命的機率。


事實上,在去年的MotoGP武里南站中,HRC HONDA車隊選手Marc Marquez發生嚴重High-side事故,氣囊皮衣正是讓他保住性命的關鍵之一。要知道,人體組織在承受超過30個G力的衝擊時就會開始四分五裂,而在Marquez的情形中,他被拋出車外時所承受的力道之大、甚至還把他的RC213V賽車後輪整個扯了下來,接著整個人以26個G力的力道重重摔在柏油路上,在這樣的情況下,護具的好壞絕對佔有重要地位;通常在賽事中如果發生意外,通常車手會以滑行以及翻滾的方式來進行減速動作,如果再搭配防摔衣底下的氣囊,可以有效保護兩肩、胸部以及背部,以Marquez的案例來說,他可以在發生嚴重事故後的四小時又能做出全場單圈最速,這在以前的狀況下,恐怕一摔就要告別賽車生涯、甚至登出人生了。


氣囊皮衣有哪些形式?

大概主要分為三種,其差別在於氣囊的觸發方式。第一種是電子式,透過內建的加速器、陀螺儀以及GPS進行偵測、並傳送到ECU進行運算,當AI人工智慧偵測到『車輛發生失控』時便會觸發。第二種也是電子形式,但是透過車輛上的電波傳輸感知器去偵測車輛是否發生狀況。第三種是機械式觸發、也是構造最簡單的,透過皆在車輛上的掛繩去帶動觸發機構上的軸承,當裝置成受到約25公斤的力道時便會觸動。


我需要重買一套防摔衣嗎?

不用,只要你現有的車衣裡面空間足夠,新推出的氣囊背心可以直接穿戴在裡面;要確定有無足夠空間的方法,就是穿上你的車衣並拉上拉鍊、接著試著將車衣自胸口往外拉,如果可以產生約4公分左右的空隙,代表可以放入。如果你穿上氣囊背心在穿上車衣後覺得太緊、不舒服,這套系統還具有壓力釋放筏,可以防止因為充氣導致過緊,進而使發生意外時反倒產生傷害。包含Dainese、Helite、Merlin以及Hit-Air等製造商,皆有開發這樣設計的背心。而Dainese以及RST還有近一步開發內建氣囊的夾克以及車衣。

氣囊會不會在其他情況下觸發?

不會,國外有騎士曾嘗試穿著Dainese D-Air防摔衣的情況下、在彈簧床上來回跳了數下,發現這樣的力道並不足以觸發氣囊機構。要知道,這樣的電子式氣囊其實非常精明,是經過了上百萬公里的騎乘資料收集進行開發,你想得到的可能、Dainese、Alpinestars等等大廠都比你早一步想到了。此外,諸如此類的氣囊機構需要搭配GPS偵測地面速度、要超過時速25公里才能觸發。唯一例外是Dainese的Smart Jacket,為了要防止騎士遭後方車輛追撞,因此在靜止情況下也有可能會觸發。


氣囊也有CE安規認證嗎?

我們曾分享過有關於安全帽的安規認證,而在氣囊皮衣上一樣也有,摩托車用可充氣式護具有EN 1621-4認證,其中1621為『摩托車用護具』、-4為『氣囊』,但並非強制規定。這項標準針對最短做動時間、以及保護程度都有一定的規定,雖然主要是針對機械式氣囊,但部分電子式氣囊製造商也會透過測試來確認是否有達到一定程度的保護效果。在穿戴式護具上,安規標準分為兩個層級:第一級的平均衝擊力傳導不得超過4.5kN、單點衝擊不超過6kN;而較高的第二級平均衝擊力不得超過2.5kN、單點不超過3kN,比起傳統背甲的第一級18kN、及第二級的9kN相比嚴格很多。

氣囊做動之下是什麼感覺?

根據一名購買Alpinestars Tech-Air防摔衣的顧客分享經驗,他在購買防摔衣後總共發生四次轉倒,其中三次有處發氣囊系統。他回憶:「當氣囊做動時你感覺不到,但當你翻滾時、上半身幾乎沒有感覺,說明氣囊系統確實有在作用。」而談到唯一沒做動的那一次,「當時是發生Low-side,我雙手已經離開龍頭且身體也傾向地面,所以它偵測不到前輪失去抓地力,但當我開始翻滾時就做動了。」該名顧客表示,即便是日常道路行駛它也會穿戴氣囊護具,「因為即便是遭受外力撞擊,這套系統一樣會運作,購買氣囊裝置是我有史以來做過最重確的投資。」


Source: MCN by Emma Franklin

5,34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