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David Chu

當德意志碰上美利堅 - BMW R18


在車迷們引頸期盼下,歷經了去年春季發表的概念車型以及第二次概念車,BMW於今年帶來了R18的量產車型。不但是BMW對於美式巡航車型的挑戰,也讓消費者多了一樣新選擇。


首先在動力方面,R18搭載一具全新設計的1802c.c.水平對臥引擎,但原廠可謂下足了工夫、讓它與車身外型匹配,其頂置式汽門的設計,噴油嘴設計在汽缸頭而非節流閥體內,這樣的結果不但較為環保,且引擎外型十分精美,每每你跨上它,總是忍不住多看引擎兩眼,而當你騎乘時,汽缸與活塞就在你的兩腿前面愉快地作動著。動力方面為89匹制動馬力、117英尺/磅扭力,雖然這般的數據可能聽起來不亮眼,但其中110英尺/磅在2000到4000轉即可發揮,而那正是佔據了95%的日常騎乘使用。


當你在蜿蜒小路間行駛時,大概切換到三檔,隨即讓你的時速表『快樂』起來,雖然車重高達345公斤、整體的騎乘體驗可說是相當輕鬆無負擔,變速箱表現也十分均勻、搭配水平對臥引擎也十分匹配,只要在正確時機入檔、幾乎沒有頓挫感;唯一比較可惜的是腳踏換檔桿太靠近側柱,可能在換檔時會稍微干涉到。此外令人意外的是,雖然是部1800c.c.的巨大引擎、但引擎運轉聲十分安靜,不會讓人感到不悅。


從外觀看去,R18乍看就像是部美式巡航車,但騎乘起來卻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它不像是那種適合放鬆騎乘的車,反倒有點像現今流行的復古街車,有種鼓動你激烈操駕的慾望。當你忘記車重、車長甚至是離地高度,它其實也是部能文能武的車,在彎中拉下煞車、讓腳踏桿和地面親密接觸、再喚醒那巨大的引擎,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駕乘樂趣。


事實上,這台車車架最有趣的地方是在車尾,看過去像極了以往的R5;當你轉動油門,源源不絕的動力透過軸傳動傳遞,讓車尾呈現類似哈雷Softtail的懸臂式車尾,這樣的感受可說是十分特殊─雖然騎士自己應該是看不到啦;雖然傳動軸在快速降檔等激烈操駕下的反饋會相當明顯,但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光是顏值就輾壓這些缺點了。


後方搭載預載可調式避震、提供多達90mm的做動行程,唯一較不方便的是調整懸吊前要先拆下座椅,但換來的是更簡潔的外型。懸吊整體的感受偏硬,但阻尼部分表現相當好,雖然面對一些減速帶或坑洞時還是會回傳震動,也不至於顛得你五臟六腑都吐出來就是;前避震部分多虧增加30%作動行程,整體表現更加漸進。制動系統搭載ABS、但沒有時下流行的IMU慣性測量單元,雖然在這類型的車上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倒也讓上坡起步系統的做動稍微粗糙了點。當你急煞車時,要施加的力道會大一些,畢竟是一部車種偏重、車身較長也較低的設計,重心轉移的部分和傳統車輛有著很大的不同。


在細節方面,R18的做工十分出色,車身線條為純手工繪製、其黑色烤漆在大太陽下還會散發出類似銀粉的效果,油箱上的廠徽彷彿自1930年的時空穿越而來,雖然其傳動軸毫不遮掩地展現出來,但原廠表示所有零組件都有仔細安裝,比起鍊條傳動來說也更有加分作用。雖說這部車的引擎與車架皆為全新設計,短時間內可能還看不出有沒有問題,但原廠曾展示過這部車的測試引擎、經過長達近十萬公里的磨耗依舊亮麗如新,相信其品質一定不差。而BMW推出R18,其主要對手為Harley-Davidson Softtail Slim以及Indian Chief Dark Horse。


在配備方面,雖然BMW素以高科技配備聞名,但這成為R18的一大短處,沒有定速巡航系統、沒有油表、沒有可行駛里程等長途行駛需要的配備,雖然搭配了免鑰匙啟動系統,但沒有連動加油孔以及龍頭鎖,其陡坡起步系統的介入稍顯突兀、轉彎後自動關閉方向燈的功能作動有些過早。好消息是,它搭載了三段騎乘模式可調。此外,R18還搭載了倒車檔,對於車重相當有份量的它,可說是相當實用。


總得來說,BMW R18的表現相當不錯,但距離完美還有段路要走。其最大亮點在於其1802c.c.水平對臥引擎,89匹制動馬力、117英尺/磅的扭力、以及軸傳動的配置,相較於對手來說相當有競爭力。你大可以把這部車當作放大版的R nineT、忘掉車重和車身尺碼,放開心去駕馭它,你會發現自己的臉上堆滿笑容。說真的,在這個排氣法規日益嚴格的時候,BMW推出這樣大排量車款、你不得不給它點掌聲,而且是全新設計的氣冷引擎、同時也是BMW有史以來排氣量最大的,這樣的嘗試可說令人肅然起敬。


那這部車的客群是誰?說穿了,它不是用來大量生產的、而是瞄準50餘歲、而且對哈雷等美式機車品牌『絕緣』的北美BMW買家,雖然它的配備不及其他BMW旗下車款、但對目標族群來說已經足夠,目前國外建議售價約為新台幣71.1萬,加上其他選配件、價錢來到78.4萬元,無論如何,這都不是筆小數字。


Source: MCN by Jordan Gibbons

559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