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David Chu

伴你走天涯 – BMW R1250GS


說到哪個摩托車級距競爭最激烈,除了仿賽之外就非多功能車莫屬了,不管是日系還是歐系車廠,包含以往堅持只做美式巡航車的Harley-Davidson也加入了這場戰局,各家車廠意圖在這百家爭鳴的市場分得一杯羹。也許你可能記不得所有推出多功能車的車廠,但你一定不會忘記BMW,其GS車系更是早在1980年的R80G/S就開始生產了,如今40年過去了,GS系列來到最新的R1250GS,加入了該廠當家的Shift Cam可變汽門正時技術,不變的是那堅持40載的強大穿越性,伴隨每一位騎上他的人,去完成每一趟旅程。


當你跨上高聳舒適的座位、發動引擎轉動細膩的線傳式油門,R1250GS所搭載的Shift Cam可變汽門正時技術,讓你體驗到更多低速域的扭力感受,也多虧了新的引擎技術,不管是穿梭在大街上、筆直的道路或是富挑戰性的坡道及彎道,這具引擎都能從容應對。當Shift Cam做動時,其延展性連瑜珈老師都望塵莫及,而且你幾乎感受不到其介入時的頓挫或遲疑,只會感受到源源不絕的動力伴隨渾厚的排氣聲浪傾瀉而出。但當你加深油門,這具引擎立刻變成大馬力硬漢,不但反應迅速,只要三檔就可以輕鬆孤輪(電控關閉下),雖然沒有KTM那般來得『不要命』,但R1250GS的表現絕對超乎你的需求。


為了讓這具引擎擁有毫無間斷的動力,引擎的進氣們都會搭載高/低揚程之凸輪軸各一支,當引擎運轉時,凸輪軸會以5毫秒的極短時間內旋轉一次,佐以電子控制的切換機構、根據當下的轉速以及油門開度進行切換。在5000轉以下,引擎的表現相當溫和,但低速的扭力十分飽滿,當油門開度變大、使得高揚程凸輪介入,加速力道就會最大化,成為不折不扣的速度機器。也因為汽缸直徑及衝程加大到102*78mm,使得排氣量來到1254c.c.,而進汽門在開啟時交錯,使燃燒室產生渦流進而促進燃燒效率,也讓馬力自R1200GS的123匹進化到136匹制動馬力,扭力也增加14英尺/磅,且產生之轉速也比上一代低了250轉。


在騎乘感受方面,R1250GS的車架整體與R1200GS相比沒有太大改變,騎起來的操控感受自然也相去不遠,但在那看似笨重的身軀下,揉合了寬敞舒適的巡航車、速度飢渴的動力機器以極不畏險惡的越野車之特質;煞車系統自之以往的Brembo換成了貼BMW商標的Hayes出品卡鉗,但煞車力道依舊穩如泰山,令人安心。R1250GS也許沒有KTM 1290 Super Adventure的速度與可玩性,抑或者HONDA CRF1100L Africa Twin的獨特性質,但其充沛動力以及甜美的油門反應,讓他成為有史以來最好操控的GS車款,其站立騎乘姿勢相當舒適,你還可以選配Enduro Pro電控套件,包含針對越野需求調校的循跡系統、ABS以及懸吊設定。


在耐用性方面,雖然搭載了極其複雜的Shift Cam系統,但自BMW發表這套系統以來,目前並未聽過有發生重大缺陷,相信搭載在R1250GS的水平對臥引擎上,一樣能夠發揮其高妥善率。雖然R1250GS的入手門檻說不上低,但會買到這個車款的消費者,大多都會再加價選購其他配備;雖然代價就是更高的『贖金』,但換來的其程體驗絕對是不能比擬,也會在未來如果要脫手時更具競爭力。



在配備方面,入門款R1250GS即搭載了TFT全彩液晶顯示儀表、LED頭燈以及上坡起步輔助系統,消費者還可以選配騎乘模式套件,內含動態煞車控制系統、當你急煞時便會自動關閉節流閥並加大煞車力道,使車輛可以安全停下;而上坡起步輔助系統會透過IMU慣性測量單元偵測,當車輛於上坡時準備起步時,會持續提供後煞車力道直到車輛安全起步為止。


總得來說,R1250GS作為R1200GS的後繼車種,乍看之下外觀以及車體都與上一代幾乎一樣,但在配備部分都更上一個層次,且消費者可以視需求選配更進階的電控系統,也為這部車加分不少;但這部車的一大亮點,就是在那遠近馳名的水平對臥引擎上加入了Shift Cam可變汽門正時技術,加上排氣量的小幅提升,讓這具引擎可以發揮更大的實力。


如果你是現任R1200GS車主,倒也不必急著換購R1250GS;它可能不是市售多功能車款裡最令人興奮的一款、其特質也不是所有消費者都能接受,但你不能否認他的才華洋溢─集長途舒適性、越野穿越性、以及動力於那碩大的車身上;此外,其車價亦稱不上最親民的,特別是當你勾選完選配清單後,雖然搭載了複雜的引擎科技,但GS車系優異的妥善率相信能伴你走天涯,成為你每趟旅程的最佳伴侶。


Source: MCN by Michael Neeves

146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