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hu
購買人身安全部品,最常聽到的十大問題
已更新:2019年9月2日
近年來,摩托車安全配備在臺灣車界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主要是來自騎士對自身安全的意識越來越強烈,也能透過穿戴合宜的裝備保護自己、讓眾人不再對摩托車騎士產生『瘋子』、『不要命』等等的偏見。但當你在購買這些安全配備時,是否曾有過疑問、疑惑為何要如此設計,還是帶著錯誤的觀念與偏見去購買呢?
今天我們將帶大家一起看到,購買人身安全部品時最容易問到的十大問題,並一一解析、破除迷信謠言。

為什麼皮衣上要打洞?
雖說密集恐懼症患者一定很不喜歡,但這問題的確讓不少人啞口無言。事實上,在皮製人身安全部品上打洞是很常見的設計,其主要目的在於讓其通風,不會讓騎士在高溫的環境下『外頭晴朗、裡頭下雨』。許多廠商在製造皮衣時,會將打洞避開容易磨損的區域,諸如手肘、膝蓋等關節;因為常識告訴我們『東西上有個洞會降低其韌性,更容易損壞』;使用秘訣就是,降低打洞的區域去擦撞到的機率。

哪頂安全帽是最好的?
講到這裡,筆者想反問幾個問題:你定義的『最好』是什麼?你要買的是哪種類型的安全帽?你的預算在哪裡?先搞清楚這些問題,你在看安全帽的時候會更有方向。事實上,世上沒有一頂安全帽可以適用於各種面相,但往往人們認為最貴的那頂就是最好的。價格昂貴的帽子,是因為公司投入了大量研發成本,讓產品更流線、更輕,又能完整保護騎士,新手騎士跟經驗老道的騎士,需求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總而言之,最好的安全帽就是『最合你的那一頂』,先決定好你的用途再去選購,可以省下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什麼是CE認證?
CE是取自法文的『Conformité Européene』,意即『歐洲合格認證』。但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CE認證的護具都適合用在摩托車上,你需要EN 1621認證,才是真正可以使用在摩托車的。其中又可以細分為用在四肢關節的EN 1621-1(測試時緩衝墊傳達到身體的衝擊力必須低於35kN)、以及用在護背的EN 1621-2;而後者又可以細分為第一級(衝擊力必須小於18kN)以及第二級(衝擊力必須小於9kN)。除此之外,護具認證也有分為A級和B級,兩者差異在於護具包覆身體的程度。

SNELL、ECE跟DOT是什麼?
首先,DOT為美國運輸部(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的縮寫,此部門針對公路上使用的安全帽強制設立認證制度。安全帽廠商可以根據DOT的規章下去進行測試,只要達到規定標準,不需第三方公正單位測試即可販售,並由政府不定期抽檢商品、確保品質。測驗項目囊括撞擊測試、穿刺測試以及安全帽頤帶測試。
SNELL認證是由史尼爾紀念基金會(Snell Memorial Foundation)所設立的標準,安全帽廠商需經過申請才能獲得認證。與DOT不同的是,SNELL認證的撞擊測試門檻又更高一些,且必須在SNELL的實驗室裡通過測試,才可以獲得認證;唯一較受爭議的地方在於其測試方法,要求安全帽需進行兩次撞擊測試、且測試中的撞擊點必須在同一個地方,這在真實狀況下發生的機率可說是微乎其微。
最後,ECE是歐洲經濟委員會(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的縮寫,其認證也是目前全球最為通用的;ECE與DOT一樣,皆為政府所設立的規範。而產品要獲得ECE認證,一樣要透過類似於SNELL的測試流程。
總得來說,上述三種安全帽認證規範,各有其優缺點,但共通點就是只要你買的安全帽有上述這幾樣認證,就代表有經過相當程度的測試,才能真正保障騎士的安全。

這大小你怎麼塞得下?
一般來說,消費者在選購安全帽、車衣還是防摔夾克時,都會有先選大一號的預期心理,因為這樣穿起來比較舒適、不會覺得綁手綁腳。事實上,安全帽也有所謂的『訓帽期』,內襯會因為有在配戴下壓縮多達30%,建議消費者在選購時,可以選擇『剛好』到『有一點緊』的大小,在你戴上安全帽30秒後,襯墊就會貼和你的頭型,你就能明顯感覺到壓力點在哪、以及這頂安全帽究竟適不適合你;如果依舊感到不舒服,那這頂帽子恐怕真的不適合你。而車衣的部分,你一定要選擇合身的,最好不要說穿上後坐著、可以輕鬆站起身來。因為皮衣是拿來摔車時保護你的、不應該為了穿起來舒適而犧牲安全性。最後看到防摔夾克,你要確保手肘跟肩膀的護具不會輕易滑動,如果這些護具不能好好待在原地,一旦發生意外,很有可能無法正常發揮作用,非常危險。

牛仔防摔褲能夠保護我到什麼程度?
一般牛仔防摔褲,採用的大多為克維拉(Kevlar)材質;這種材質以抗磨損及耐熱著名,在各種人身部品上都有廣泛應用,例如牛仔防摔褲,讓騎士可以有著一般單寧材質的外觀、又能有絕佳的保護性。有些消費者在購買時,會問「這些防摔褲可以讓我在地面滑行多久?」這般的問題會受到很多因素的牽制,諸如地面乾濕、材質、溫度等等都會影響。但意外乃意料之外,你怎麼知道你會怎麼摔?雖說製造商總會對自家產品宣稱可滑行時間、讓消費者聽得一愣一愣,但這僅限於實驗室測試,實際遇到狀況時的表現很難掌握。但可以確定的是,防摔牛仔褲絕對會比你的鬼洗更有防護效果。

我該買皮革還是織布纖維?
如同選購安全帽,這個問題一樣取決於你的用途、用法以及預算。皮革是業界公認最具防護效果的材質,只要時常養護,一套皮製車衣可以用很久。而織布纖維的售價較為親民、重量較輕盈、通風性較好。

我該買連身式還是分離式皮衣?
筆者建議,除非你有在下賽道,不然其實可以選擇分離式皮衣即可。雖說連身式皮衣的防護效果最為完善,但如果你只是要在市區通勤、購物還是買飯,連身皮衣可能就顯得較為笨拙。事實上,只要穿著方式正確,分離式皮衣的防護效果並不亞於連身式,也更適合用於一般場合,較不會有連身皮衣的不方便。

我的帽子在摔車中只有點小傷,我可以繼續用嗎?
大錯特錯!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也許整體外觀沒有什麼大問題,但事實上這頂帽子可能已經報廢了。別忘了,安全帽的用途類似於汽車的潰縮區,目的在於吸收撞擊時的衝擊力;你之所以在摔車時能夠全身而退,是因為安全帽幫你擋下來了。在撞擊過後,安全帽裡面的EPS發泡保麗龍可能已經嚴重毀損,所以講到這裡,如果你的腦子安全地活了下來,是否能瞭解這問題的答案了呢?

哎呀我只是給人載的,哪需要這些保護?
事實上,乘客比起騎士更需要完整的保護,因為這些人不常自己騎車,對於道路上的危險意識並沒有很強烈;但今天如果發生意外,管你是騎士還是乘客,受到的傷害是一模一樣的。所以不要再有這種鴕鳥心態了,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為你自己的安全好好打算吧。